字节一年,谈谈我的生活、收获和成长。
生活在字节
阳光灿烂的日子
加入字节前,我完全想象不到这里的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公司食堂每天提供各地特色菜,每周活动区都有有趣的活动,比如公益展台、节日庆典和小游戏兑换奖品。字节的周边和节日礼盒也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组曾组织中午集体健身活动,包括举重、动感单车、游泳、羽毛球等,组内不乏这些项目的行家。我尝试了许多新项目,并在 ld 的指导下学会了游泳,完成了去年定下的一个小目标🫶。
部门团建同样精彩,印象最深的是古北水镇出游、九号温泉、海鲜大餐以及国家体育馆的羽毛球比赛。
字节的生活极大拓宽了我的视野,留下了一段宝贵的都市记忆。
年轻人的第一套房(bushi
2024年我大部分时间在外租房尝试独立生活。这是我“既定的规划” —— 大一时听说优秀学长学姐实习时都会租房,以节省通勤时间,用于自我提升和校招准备。虽然实习薪资不高,初期往往入不敷出,但我更看重的是通过租房体验生活。
出租屋离公司很近,室友素质较高,大家各有特点但相处融洽。二房东也很好,没有被坑的经历。生活方面,修空调时绑安全绳的惊险、老旧小区改造停水停厕所的无奈,都让我体会到日常生活的真实。虽然充了多点超市会员但消费不多,最终忍住没充盒马会员。字节实习薪资虽高,但面对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我学会了简约生活。
成长在字节
代码能力与工程能力
以前以为技术好 = 代码写得快,甚至认为只要“技术好”就能够进大厂。实习后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企业中能够被人认为是技术好的人,一般是指这个人具有很强的工程能力。即能够根据自己对业务和技术的理解,提出优秀的技术方案去解决业务的问题,最终得到不错的收益。正所谓“没有牛逼的技术,只有牛逼的技术方案”。
一个搬砖很快的建筑工人两周就能够建成一个乡下小别墅,但是他是绝对不可能设计出跨海大桥、摩天大楼、国际机场这些建筑明珠的。很多想进大厂的同学被困在x马程序员的“xx外卖”里,跟着视频把某些语言的底层 api 敲了无数行,把 copy 代码和功能实现当最终目标,但只知道 “what” 却不知道 “why”,这样的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然后怨天尤人。
这里给想要找工作的同学一个小 tip:现在的企业其实并不要求有特别强的代码能力,而是希望看到候选人与其他人的差异和亮点。若能跳出“xx外卖”的陷阱,对现有知识刨根问底,在项目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以及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结果一定是好的。快速 coding 的代码能力现在只是行业中的基础要求,而工程能力才是评价工程师等级的关键因素。
通过实习,我认识到代码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区别,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工程师必备软素质
任务管理
工作中任务总是排山倒海:原本的 OKR 任务、突然插队的紧急需求、大任务拆出的小任务 …… 以前在学校事情少,想到哪做到哪,效率不高。现在学会了按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给任务分级,想好关键步骤再动手,一件一件完成。
说话要靠谱
实习后,我更加注重语言的严谨性。以前我常会不加思考地接受“听说xxx”“这个好像是xxx”这样的信息,现在则会主动质疑并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来源,尤其是在工作中。
对于文档和交流中的每个术语,我都会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其含义,而不是觉得“不清楚也无所谓”。如果连自己说的话都不明确,又怎能把工作做好,赢得他人的信任?因此我会尽量用客观、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避免使用“可能”这类模糊的词汇,而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同时我也会通过观察他人是否严谨,来判断其专业性和可靠性。
沟通要结果
工作后,我学会了用“预期”和“结果”来提升交流的效率。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工作讨论,我都会明确询问:“你的预期是什么?”“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这两句话是确保双方对齐目标的关键。
此外,我注重交流的简洁性和有效性,采用“主体 + 动作 + 结果”的表达模板,避免冗长模糊的描述。每次交流后,我学会用一段总结性语句帮助各方对齐理解并方便后续回顾。我认为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事,绝不用两句话。 —— 下面截图自别人的吐槽。
逻辑能力
在工作和业务交流中清楚上下文的关联,准确找到 “if else” 的对应链路,避免陷入死胡同或被误导。在团队合作和接受任务时都应明确这样做的依据和预期结果 —— 我觉得在大数据时代逆相关性,而注重因果关系是人类认知能力方面的一个极限。 —— 随着负责业务的复杂度不断提升,我也开始注重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业务理解
业务理解类似于打竞技类游戏:经验越多,越能掌握角色间的克制关系,根据阵容选择最优策略。业务理解与工程能力紧密相关,熟悉项目结构、代码和业务场景后,能快速锁定目标并提出解决方案。它要求工程师小到理解代码功能在整个业务场景中的作用和可优化点,大到业务模块在整个公司战略中的定位,并推动模块在行业中保持领先。
当前我能够尝试理解代码和业务场景,但技术深度和广度以及对行业顶尖水平的认知还不够,想要进一步提升还需要不断积累。
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具备强大的工程能力、业务理解能力和代码能力,背后支撑的是责任意识、自驱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以及反思与总结能力。正如阿里圣经所言,工程师需要体系化思考:明确所做事情的价值点、是否形成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团队的差异化、是否沉淀了可复用的方法论,并具备独立判断力。常反思、常总结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而能走多远还取决于运气和其他综合素质。
告别字节
不只是程序员
职场是由人组成的小社会,互联网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情世故”。如今仅凭个人实力已很难在行业中走得很远,优秀的管理者更看重的是合适的人,而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强的人。
互联网行业从不缺少埋头苦干的人,现在想要在其获得长期发展,需要综合素质极高、多才多艺且有个性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能主动为团队创造业务价值,还能妥善地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并懂得抓住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都愿意与这样的“好人”相处。
新的市场环境为新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仅仅做好本职工作已远远不够,还需要兼顾工作以外的能力。这是社会对新一代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在内卷环境下个人必须面对的挑战。
最后一课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变成了零和博弈。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合作已经不是团队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正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 离职前最后一次团建上微醺的 ld 反复叮嘱我要保护好自己。mt 最后赠予我一套《毛选》,对我寄予厚望。
我对在字节发生的一切都心怀感激。我的团队给予了我最大的宽容和成长的机会,推着我不断前进,这对我后续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在我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并没有向团队展现出最好的样子。曾自诩在实习期间负责的态度和为完成任务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理所应当并没有战胜我内心没能在合适的时机抓住机会好好表达感激之情的后知后觉的愧疚。
和别的行业一样,互联网行业的职场也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在扮演过家家的游戏,时间一长就分不清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假意了。学会在赚钱的同时做人,也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需要面对的议题。
终~